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发展规划

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应势之举丨系列报道

来源:fgb浏览量:486发布时间:2021-10-08


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对于劳动者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以及人才需求来设计,培养机制、学习场景、课程内容等都应该适应和满足这样的需求变化。十四五”开局之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聚焦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服务构建时代新人培育新格局,于近期设计推出“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时代新人培育新格局”系列文章。

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应势之举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刻不容缓。

2015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顺势而为/成果丰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顺势而为、迅速行动,自2016年起设计并实施“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以下简称“实验”),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机制改革,提高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遴选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营口理工学院、北部湾大学、兰州文理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五所高校为实验首批试点高校(简称“五校基地”),并结合各校改革创新和发展重点确立实施课题。

课题采取“中心-专家-学校”三位一体研究模式,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统一组织并邀请多批专家进校指导,五校院校校领导牵头、骨干教师参与并建立了线上、线下课题研究机制,确保了课题研究组织有力、开展有序、研究深入。

经过五年发展与实践,五校基地聚焦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关键性问题,以全新教育理念为指引,坚持实践成果导向,打造行动研究范式,围绕产教融合和转型发展主题,实施专项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内容涵盖院校转型发展路径、编成结构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模式流程、应用型人才质量评估和控制、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激励机制、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产教融合机制与创新创业教育、关键专业集群建设和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设研究等内容。

 

围绕专项课题,五所基地院校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组建多支教学创新团队,拓展完成多项应用型课程范式研究,形成一批课程模块及创新案例出版物。五年来,各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专业设置、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更精准、更匹配,毕业生技术应用能力对标行业先进水平,各院校服务地方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显著增强。 

四个坚持/因校施策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要解决问题,研究是为了阐明问题,五校基地聚焦围绕具体问题来开展研究与实验,在解决实践问题中阐明理论问题,提升理论认识。 

二是坚持平台化思维,建立研究指导实践,实践支撑研究的模式,从而形成行动研究的自我循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改进。 

三是坚持范式创新,树立平台化思维,做好五校基地协同创新大文章,在研究机制、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等方面形成突破,突出课题研究范式的创新性。 

四是坚持横向协同,五校基地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建立校内协同、五校基地间协同工作机制,横向相互启发和借鉴,总结凝练共性研究方法和理论,突出平台化模式中共享、协同特质。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开展应用型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中,注重将学习者当成探究者,总结凝练8种范式。下一步,学校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平台,与企业联合开展课程开发并成立应用型课程开发联盟,扩大成果覆盖面。

      

营口理工学院已将创新创业嵌入教学模块,融入人才培养。后续,学校将深化创新、创业、创意相互融合,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注重创新创业实践,与企业合建平台、建立有效机制,共建共享超级大平台。

  

北部湾大学坚持走海洋型、应用型、国际化发展道路,下一步,学校将促进产教融合大平台向更高水平深化衍化,打通政校企纵深融通,有效发挥平台载体的集成作用、育人作用、服务作用、引领示范作用,融入地方发展规划,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

      

兰州文理学院坚持问题导向研究,以教师为主体,完善学校双师教师管理制度,培育“四有好老师”。学校将在师资队伍转型方面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人才引进、年轻教师培育、使用、考评、绩效兑现、职称评聘、奖优评先等方面建立一体化举措,在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高水平课题成果。 

行动研究/与时俱进 

近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组织课题评审专家组对五校承担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集体评审,专家一致认为研究成果具备突破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体现了课题研究价值和使命任务。同时,围绕如何进一步以研究推进地方本科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更好服务构建发展新格局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专家说:

重庆市教委原副主任牟延林:课题研究顶层设计好、研究走向好、阶段成果好,同时在进一步深化时还要做好四个“再”,一是概念上再确认,课题研究既要守住初心也要与时俱进;二是理论上再提高,在实践行动研究基础上总结理论方法;三是应用上再精准,用产教融合创新思维,深化研究工作;四是研究上再聚焦,既要面向学校自身,也要服务相关产业、行业、区域。 

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孟庆国:一是坚持行动研究教育实验范例,以实践为导向深化理论研究,面向行业产业组建学科专业集群产学研平台;二是创新应用型高校制度建设模式,以政策机制激励教师向“双师”转型;三是要坚持实践成果转化的目标导向,与地方政府转型发展需求形成交集。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围绕高校教师队伍转型为突破口,开展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的核心问题,创新教师职称评审、评价机制体制模式创新,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结构、特色的创新点。同时,放眼全国地方应用型高校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收集整理后扩充课题数据库,可进一步增强课题成果的应用性。 

徐州工程学院原校长韩宝平:课题立足实践案例开展研究,形成引领示范作用,树立了品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尝试探索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创新机制,提升学生使命担当责任意识,弘扬了拼搏进取、重视劳动的优良传统。 

黑龙江工程学院副校长叶树江:课题研究要持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课题研究重点和方向,梳理出问题、总结出方法、凝练出目标,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将课题研究工作牢牢踩在产教融合思维沃土上,深化工程教育专业建设,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对行业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何聚厚: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本思路,并与教师发展需求、教学定位需求、教发中心建设相配合。在信息化教学创新时,要用智能技术去解决教学里面的问题,实现技术和教学融合点的智能。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易丽:发挥问题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指引作用,突出课题研究中的亮点和特色,精准把握受众群体和目标驱动,提炼课题研究的创新性,发挥区位、产业等优势。 

常熟理工学院应用型院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顾永安:建立应用型课程的五年规划和实施方案,正确处理好课程开发和建设关系,创新课程评价和效果反馈方面研究,使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继续推动“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再深入、再提质、再抓实,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坚持需求导向、示范引领、协同推进,提升地方本科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更好服务构建发展新格局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