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强化组织领导、深化专创融合、发挥专业优势、坚持以赛促创,努力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支撑服务体系。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统筹部署、深入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组建创业学院,集创业教育决策与实施、创业人才培养与引导、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服务、创业教育研究与交流于一体,开设创业管理本科专业,设置创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在本科生院设立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出台《关于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案》等10余个政策文件,围绕教育教学、教师评聘、资源共享等方面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开展。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教育、实验室开放和科研基地开放、“创客空间”建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和大学生创业基金等专项计划,持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投入。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多渠道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和大学生校外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发挥校友力量,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近5年来,累计资助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180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80余项、省级项目1100余项,受益学生1.6万余名,成功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30余家。
深化专创融合,探索“双创互融”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学科专业群,打造多层次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开发“通识课—专创融合课—创业实践训练”模块化课程资源。积极构建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机制,各专业至少设置1门与专业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1个创新实训或创业实践环节、1个创新创业类通识选修课必选学分。针对有创业兴趣和创业潜质的学生,探索“创业管理”硕士、“专业+创业”试点班、辅修双学位等培养模式。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设《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等71门精品课程,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类“金课”,其中《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持续加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依托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组建涵盖相关领域学者、知名企业家、创新创业教育专家、风险投资人、杰出校友等600余人的导师团队。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支持教师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实施“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遴选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培训,截至目前,已有22人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1个教授团队获2022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发挥专业优势,打造一体化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发挥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特色学科优势,建设跨学院、跨学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28个,建成1.9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梦工场”,覆盖学校全部学科门类、50个特色专业、28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推动创新创业平台面向校内外开放共享,打造“创客空间—梦工场—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五级创新创业工作链,每年进入“梦工场”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超过5000余人次、培育创新创业项目700余项。截至目前,已成功孵化企业32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9家,累计产值达5亿元,先后入选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
坚持以赛促创,构建多元协同创新创业资源矩阵。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依托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组织实施创新项目,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资源。依托2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训练中心,设置创业训练和实践项目,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实训资源,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搭建以“知识库、工具箱、大数据、孵化田、众创城”为一体的“一站式”科创孵化服务平台,每年举办校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理工合伙人”研究生创业挑战赛、“创新杯”科技文化节等特色活动,承办“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近5年来,学生累计获得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奖项14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