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 孔建益
(2022年3月1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2021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1年,是学校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学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之年。全体师生员工按照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精心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用实际行动向建党100周年和建校20周年校庆献礼。
(一)全校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取得标志性办学成效
一是,党建工作取得新发展。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彰显特色,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留志同志获评“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人工智能学院常务副院长、计算机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胡成松教授获评“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出新出彩,制订并实施《公海555000kk线路检测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举办送党史“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等主题报告20余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写、画、寻、颂、演”党史等特色实践教学,8000 余名学生参与并提交作品。制定并实施《公海555000kk线路检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工作方案》。
二是,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数字商务与管理学科群”“资源环境与智能化工程学科群”获批湖北省“十四五”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联合培养合作高校3家,联培专业硕士点增至5个,指导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加到13人;9名教师获硕士生导师资格,其中第一导师实现零的突破。4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目前学校共拥有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数量位居湖北省民办高校前列。
三是,课程建设和教科研团队建设取得新成果。获批1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湖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牛学教授获评“荆楚好老师”,米德伟博士获评“湖北产业教授”。
四是,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迈上新水平。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获批国家工程实验室武汉实验室,承接横向项目69项,总科研经费到账1520万元,目标任务完成率高达223%;搭建高水平职业技能提升平台,2个项目获批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6个项目获批第46届世赛技能大赛湖北省集训基地,同时获批“武汉市就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武汉市高技能人才基地”。
五是,创新创业工作再创新局面。赵北平教授被聘为第一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特聘专家、中国青年创业导师;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获批“省级创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获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生创业团队荣获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金1银4铜,刷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
六是,各项激励奖励创历史新高。新增1800万元用于薪酬调整,发放教学成果奖励174.8万元、科研成果奖励183.86万元、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奖励60万元。
(二)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是,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学校党委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升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加强监督问责考核,建立健全“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圆满召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首届学生代表大会;完成党建入章工作;强化校院党组织政治功能,完善议事决策机制。
二是,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工作常抓不懈。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会议、文件、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阶段性完成校园监控和消防改造升级、校园智慧安防建设。
三是,基层党建深入推进。开展2021年度“三全育人”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评选出10个先进个人和2个提名奖获得者。组织申报教育部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项目。
四是,思政改革成果初显。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开展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在2021年湖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中,余梦老师荣获一等奖,田果老师荣获三等奖。编印学校师生抗疫故事讲述录,作为思政课堂德育案例和教学读本。
五是,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7月底学校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入驻秭归县九畹溪镇穿心店村开展工作,校领导和专业教师先后5次赴村实地调研、开展农业电商等讲座;学校投入1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并引进省财政定向拨付10万元,消费扶贫脐橙6万元。
六是,校庆工作有序推进。制订并实施《2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方案》,成立校庆专项工作组。发布校庆一号公告,完成校歌制作、校庆标识设计、宣传片前期拍摄;持续完善校史馆展馆设计和展陈内容,持续推进《风起扬帆行2》等书籍编审工作,持续推进实施校园环境、楼宇等文化氛围营造方案。
七是,新闻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专题研究学校意识形态工作2次。全年发布外宣稿件313篇,其中中央级媒体139篇,中央级纸质媒体10篇;学校获评《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闻宣传先进单位,2人获评高校优秀通讯员。短视频作品获评国家级奖项9项,庆祝建党百年及学校形象宣传短视频《少年》被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客户端发布,全网播放量破200万次。凝练“武工商精神”,开展“工商故事”征集与报道。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十余项团学活动,吸引一万余人次积极参与。
(三)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办学活力持续高涨
一是,“十四五”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制订并发布实施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基本完成党建思政、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八项分规划,以及各院(部)“十四五”发展纲要。
二是,管理体制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落实学校机构调整与改革实施方案,将“机器人与自动化学院”与“软件工程学院”合并为“计算机与自动化学院”,调整研究生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新增和修订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类规章制度共42个。特别是,建立了校、院两级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校务会月度例会制度。
三是,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组织本科教学评估整改排查。修订完善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揭牌成立湖北民办本科高校首家现代产业学院—生态环境产业学院。组建教学成果奖申报专班,开展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共评选出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拟定获得校级特等奖和一等奖项目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
四是,教育评价改革稳步推进。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实施学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组织干部队伍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线上专题培训课程和省教育厅专项培训。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水平教职工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一是,教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制订并落实教师队伍、管理队伍、辅导员队伍三支队伍建设规划等相关制度,建设“教师发展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培训14962人次。完成第三届工商学者评聘工作,聘任首席教授、青年学者、工商英才共45人。
二是,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加强。开展2021年度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评选出10名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完成学校师德师风现状调研调研报告。
(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
一是,招生就业工作全力推进。2021年招收新生4772人,在湖北省同类高校院校专业组(相同选科)分数线排名第10位。2021届毕业生人数3920人,就业去向落实率86.38%,其中本科85.33%,专科90.81%,较去年同期提升超过10%,整体就业形势稳定。学校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获批“湖北省2021年度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
二是,学风建设持续加强。制定并实施学风建设工作方案、学生教育与服务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班主任工作实施方案,狠抓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落实以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生获2021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一等奖,为湖北省同类高校中唯一获得本科组一等奖的代表队,刷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学生获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奖项级别、数量均取得历史性突破;2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参与省级阅读推广和创优争先活动,获得9项省级奖项和2020-2021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先进集体称号。
(六)坚持以持续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广大师生获得感有新提升
一是,“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成果凸显。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由校党委领导班子领办九项促进发展、师生期盼的实事:(1)改善教职工薪酬待遇,新增1800万元用于薪酬调整。(2)深化实施教师评价改革。(3)开展党员干部“五帮五促”工作。82名党员领导干部深入联系与服务学生,实现对164名学生的结对帮扶工作。(4)完善教学信息化平台。(5)举办8场送党史进基层活动。(6)切实改善工作作风。(7)实施反电诈校园创建行动。(8)改善升级教学办公条件。制定学校办学用房资源规划与调整方案,更换办公室门、部分空调和桌椅,对办公环境进行提档升级;完成22个实验室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南大门及配套工程建设。(9)改善生活服务设施。基本完成校园道路黑化及配套交通设施建设、学校整体景观设计规划及校园环境升级改造、1号和2号学生宿舍改造、后勤服务中心建设等工作;完成热水布局46个点,实现教学楼和办公楼的热水全覆盖;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完成学工系统、宿管系统、报修系统等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工作。
二是,后勤服务保障质量持续提升。学校获评“武汉市卫生先进单位”“2021年湖北省节水型高校”。
三是,校友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持续推进。大力推动《校友风采录》采编工作。制作2021届毕业生纪念品“静思壶”。完成校友会、基金会换届工作,筹备成立创业校友联盟,开展“校友发展讲坛”“校友讲坛”“我为母校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教育发展基金会收到红安惠农基金会定向捐赠6万元助学金。
各位代表,行者常至,为者常成。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学校董事会和各级党政班子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全体教职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结果,也是教代会代表、工会委员认真履职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政班子向全校师生员工,向教代会代表、工会委员,向所有为学校事业发展的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还存在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师资结构有待优化,高层次人才数量尚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人才的引进与流失矛盾突出,需引培结合,满足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服务地方的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二是教学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需进一步优化“学分制”管理,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和在线教学辅助平台建设;三是科研质量有待提高,高水平科研成果较少,需培养和引进科研领军人才,提升科研服务地方能力。
今天把这些问题再次提出来,希望各位代表结合“十四五”规划和本单位工作,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谋划,有针对性的积极整改、落实。
二、2022年的主要工作
2022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扣“十四五”发展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狠抓落实为保障,深入推进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应用型工商大学建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创“十四五”学校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和建校20周年献礼。
一共要开展7个方面28项工作,我重点谈谈以下主要工作:
第一,加强党的建设。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做好常态化防控与安全稳定工作,持续实施理论武装工程、思政改革创新工程、支部建设工程、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感动工商温暖校园工程,全面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凝神聚气、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以扩大学校品牌的影响力为重点,加强学校形象宣传与建设。
第二,精心组织开展校庆各项庆祝活动。以庆促建,将校庆筹备各项工作作为加快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抓手,促进经验特色凝练、精品成果展示、基础设施升级、校园环境美化、治理能力提升、师生人心凝聚。
第三,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一是聚集资源加强学科建设。将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与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审核评估结合起来,加大特色学科群建设,实行目标考核和动态调整。二是加强专业建设。持续加强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争取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培育“金专、金课”,力争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启动专业认证工作,至少遴选1个试点专业。三是加强教学管理与改革。突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主题,切实规范课堂教学活动,加强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监控。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力争获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5项。制订并落实学校审核评估初步方案。推动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改革,力争获批省级课程思政认定项目1项。组织做好教学成果奖省级推荐工作,获批第九届省级教学成果奖项,力争获一等奖1项。四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重构产业学院专业课程体系,切实推进产业学院建设,3个产业学院建设初建成效。以申报国家级创业学院为抓手,开展多层次创业型人才培养。
第四,努力推进申硕工作。加强学位授权单位和学位授权点内涵建设,开展校级授权点建设(培育)立项,“以申促建”“以申促强”。加强“联培”工作。稳定与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拓展其他高校“联培”工作,扩大“联培”规模。
第五,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制订学校“十四五”国际化发展规划。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国外硕士研究生直通车等优质项目建设。做好疫情防控常态下师生线上线下国际交流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线上线下交流项目。稳步推进留学生招生、培养与教育管理工作。
第六,全面促进学风改善。完善学风建设机制,培育学风建设特色项目,促进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加强教学与学生管理衔接。加大校纪校规宣传教育和违纪问题处理,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督导。出台考研工作奖励办法,
确保本科升学率不低于3.78%、英语四级通过率不低于44%。
第七,做好招生与就业工作。落实“全员、全年、全渠道”招生宣传,实现在湖北省同类高校院校专业组(相同选科)分数线排名第9的目标。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坚持“生涯指导领就业、人才质量保就业、训赛提能优就业、自主创业促就业”,确保2022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88.38%,毕业生薪酬增长率不低于6%。
第八,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重视高层次科研成果,鼓励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提升,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制订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计划,大力培育标志性科研成果。争取获批省级学术团队1个、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学研究成果奖2项,搭建产学研综合合作平台2个,科研到账经费1600万元。大力开展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和世界技能大赛工作,做好第46届世赛决赛和第47届世赛备赛相关工作,举办中国技能大赛等专业赛项不少于10项,培养10名左右省级技能能手和一批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收入1000万元。
第九,深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教师40名,开展“工商学者”选聘工作,组织申报2022年湖北名师工作室。构建人才队伍一体化培养培训体系。完善人才、团队等激励机制,创新人才编制管理,制订教师岗位分类分级管理实施办法,修订“双师双能型”及“双师型”教师资格评定办法、本科生校外企业导师聘任及管理办法等。
第十,优化办学治理体系。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以落实学校章程为遵循的制度规范机制、以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以贡献和服务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以权力下放为重点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加强督查督办工作。
第十一,加强条件建设,抓好民生实事。一是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条件。校庆前完成南大门及附属工程、14-15#裙楼装修、校园景观改造等系列工程建设项目,建成东北门;改造完成8、9、10、11四栋学生公寓,推进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启动学校东区沿湖规划建筑建设;完成学校各单位的办公科研区域调整;做好校园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工作,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消除部门信息孤岛。二是切实抓好为师生办实事项目。主要包括:持续改善教职工待遇;改善学生住宿条件;调整学院办公空间;改善师生用餐环境,设立教职工用餐专区;实施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办法;持续实施“五帮五促”;为学生提供职业能力培训;开展校庆暖心活动。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2年,我们将迎来学校建校20周年华诞,学校正式步入了第三个十年的高质量发展时期。站在新的起点,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各位代表责任更加重大,使命尤为光荣!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工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书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