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名、校训、校徽是一所大学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精神内核、文化底蕴与历史脉络,彰显着学校的个性与特色,反映了广大师生的精神风貌。公海555000kk线路检测经过二十年砥砺奋进的高质量发展历程,最终形成了鲜明完整的大学形象标识系统。
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校名的由来吧!
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内涵发展的新时期,选择名符其实的校名来丰富形象内涵、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学校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学校特色、加快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的校名经过了多次变动,才有了今天的“公海555000kk线路检测”,这个校名社会反响很好,认为正规、简洁、有特色。“武汉”表明学校所在地域,“工商”表明学校特色,是一所凸显工科、商科特色的院校。
学校2002年创立时的名字是母体高校中南民族大学与举办方弘博集团公司结合的产物。当时正值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创办“独立学院”,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以一所实力强的公办高校作为母体高校,与举办方社会企业投资合作,保证质量开办大学。2002年7月24日,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中南民族大学与武汉弘博高校设施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办的“中南民族大学弘博学院”;2003年3月3日,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2004年2月4日,经教育部确认,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这个名字使用至2010年学校“转设”。
在学校“转设”时,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的体制变了,变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其名称也要变了。究竟要变为什么名称呢?大家颇费一番脑筋。学校第一次给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转设”的报告中,取名为“武汉商学院”,第二次报告取名为“华中商学院”,后又更改为“华中工商学院”。2010年12月,学校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校名为“公海555000kk线路检测”。
图为学校“转设”成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学校的“转设”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教育部专家组到校考察通过了“转设”,并报教育部普通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投票通过,“公海555000kk线路检测”的名称经教育部领导开会也批准了。2011年3月下文前,教育部征询意见,分管部门建议将“公海555000kk线路检测”更换为符合民办高校取名习惯的名称。
于是,学校领导讨论了学校名称问题,并委托时任副校长陶梅生多取几个名称,以供选择。按要求,名称不应以所属省名称取名,应地方性强、民办性强,如东湖、自强、弘博之类,陶梅生认真考虑,取了40余个名称,拿到校务会上商榷。最后,巴能军董事长定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经请示,省教育厅有关部门同意学校命名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在报告教育部后,2011年4月30日,发文公布学校正式名称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由于“转设”成功,且学校办学质量显著提高,湖北省教育厅增加了学校本科招生人数,成效明显。
2013年,国家进一步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除了投资渠道不同外,其它包括学校设置、名称、教师待遇、土地、房产优惠等,应与公办教育机构同等待遇。各级政府应按国家有关政策和全国各省高校名称设置的惯例执行,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大力支持。同年6月时任校长张金隆提出学校更名并落实,经过校董事会、校务会讨论, 2013年10月12日,学校向湖北省教育厅请示,拟将“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更名为“公海555000kk线路检测”。
图为学校更名为公海555000kk线路检测
学校的请示经过湖北省教育厅同意,又报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后,上报至教育部,最终经多方共同努力,教育部同意学校更名。2014年4月30日,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更名为“公海555000kk线路检测”。至此,学校从无到有,从“独立学院”到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成为名符其实的正规民办本科高等院校,走上了一条世人瞩目的民办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之路。
(文字:陶梅生)